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中国新闻》报报道,如何用工笔画的纤美细腻表现骏马奔驰的潇洒肆意?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及画马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民进会员彭铭利对此颇有心得。从《新学年》里送藏族小主人上学的温驯马儿,到《八骏图》里步履生风的骏马,彭铭利总能精准地捕捉和呈现其神韵。他画马,也画人,画五彩斑斓的生活。他近日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说,工笔画是精致的艺术,“致广大而尽精微,工细心巧神韵来”,方寸之间可显万千气象。

在彭铭利位于北京东郊的画室里,一幅《新学年》悬挂于醒目位置。画中,一位藏族母亲牵着一匹白马走向画面左侧,坐于马上的小男孩表情怡然,滑板车、笔记本电脑等学习用品将马背上的驮篓塞得满满当当。另两匹马和一只吐着舌头欢快奔跑的小犬同场出现。往远延伸,是无垠的秋天高原和巍峨的雪山。这幅历时9个月创作的工笔画在2014年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一亮相,便斩获金奖。

彭铭利称,画作胜在题材和创意。《新学年》避开传统做法,把触角伸入西藏地区民众的现代生活,直接从藏族母亲送女儿上学这个题材入手,新颖性立马显现。在构图上,大胆采用平常绘画中少用的主体画面横向排列的方式,在细节上用马尾、驮篓、母亲的立姿等竖向等方式给予画面一种相对的平衡感。“这幅画较好地呈现了我钟意的马的题材和不想随大流创作方式。”彭铭利说。

彭铭利爱画马,他尤其喜欢汗血宝马。“它们健美活泼,四肢修长,高贵又优雅,生机勃勃,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和平的使者。”

彭铭利笔下的“群马图”《八骏图》《新纪元》《雪地的舞蹈》等,骏马奔腾,步履生风,寓意时代的繁荣;《罗马之春》《天际之约》中安静伫立的马儿则清逸肃穆,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

“动物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能看到养育它的人在它身上投射的影子。通过画它,能表达和人类相通的情感,尤其是眼睛。”

实际上,因为风沙、日晒等原因,很多马的眼睛常常被长长的睫毛盖住。但彭铭利仍喜欢细腻精微地描绘眼睛,尤其要凸显眼睛的“生动传神”,原因很简单,“要让眼睛露出来,它是心灵的窗户”。

“当然,我不仅仅画马,我也画人,画五彩斑斓的生活。”已过甲子之年的彭铭利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做过铁匠和油漆匠、当过兵、当过教师、现在是画家……四十余年走南闯北,从中国到西方,映照出他不愿守旧、求新求变的心路历程。

“艺术创作要有实实在在的生活积累。灵感可能就在一刹那间闪现。”2009年,彭铭利在西部采风时,特意去地震后的汶川等地走了一圈,感受了震后当地人积极生活的状态和重振家园的景象。“画出生命的灵动和希望,传递积极正向的能量很重要。那么多人在努力活着,自己也会受到感染,把生命的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2020年抗疫期间,民进开明画院组织创作,作为民进会员的彭铭利参与创作,为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分别创作人物绘画《民族之光》《巾帼英雄李兰娟院士》,为国士而歌,向英雄致敬,以鼓励民众团结合作,积极抗疫。他认为,这两位老人已到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在继17年前勇战“非典”后,再次为了国人的健康冲锋在抗疫一线,他们的大爱之举,值得用笔墨丹青倾力歌颂。

在作品中,彭铭利不断倾注对生命的热爱,在生活中,则不断采撷生命的灵动。采访时,他讲起自己有次在西部采风时的遭遇:一天晚上,他的住处外面来了一群狼,管理人员叮嘱他不要出门,于是他趴在窗边,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每只狼的神情、动作,揣摩它们的心理,“完全不用害怕,看它们多可爱,没准是闻着我这个外乡人的独特味道来看我的”。

谈起笔画,彭铭利总是兴致勃勃。在他看来,工笔画是精致的艺术,讲究以线造型,工整、细腻、严谨,色彩沉着,“致广大而尽精微,工细心巧神韵来”,方寸之间可显万千气象。

当然,艺术表达不应局限于技法上。彭铭利以近期大热的《千里江山图》为例,“它看起来非常单纯,但却用绘画的语言展示出东方人对山对水的认识,而非机械地还原现实之景,是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

2021年,彭铭利将历时四年创作的《屈原》画像捐赠给屈原的“归宿地”汨罗。从题材确定到内容完成,三易其稿。“如果描写屈原走向终结的晚年场景未免太悲凉,所以我选择了他大约四十多岁时,意气风发为苍生奔走的时期作为作品背景时段,希望塑造峨冠博带、儒雅潇洒的爱国主义诗人光辉形象。”

画作里,屈原望向前方、目光炯炯,眉宇之间展现傲骨和气节。人物的表情、容貌、头发、发饰都有史料出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毛庆力赞《屈原》中的眼神最成功,不同于以前有关屈原的画作突出忧愁或激愤,这幅画作中的屈原目光远大,符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

彭铭利认为,现在中国正蓬勃开展美育活动,而提升艺术素养,必须要进行扎扎实实的历史、文化的长期浸润和滋养,才能形成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才不会轻易形成“跟随式表达”。

他还认为,艺术不能过度商业化,否则只能被称之为商品,作品创作者也会被异化为“流水线上的商品加工者”。

2021年10月,彭铭利的画集出版,依照年代将其从1999年到2021年创作的作品一一刊出。画集中的最后一幅是给知名画家黄永玉的画像。彭铭利说,黄永玉是他的偶像,“他画、文造诣颇深,活得潇洒而自在,而我说到底,就是想以画笔下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所见所闻和心中理解”。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彭铭利画室中一幅巨大的作品正在创作之中。“已经画了半个多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画完。这次作品中没有马,有猫。”彭铭利笑着“剧透”称,这是一个当代题材的作品,自己想通过它来体现当代的生活。

彭铭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画院画家,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北京首博书画院副院长。自2000年始,作品二十多次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十二次获奖项,2014年作品《新学期》获全国现代工笔画大展金奖,2015年10月,他的作品参加“视觉中国·洲际行”中意文化交流展暨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2017年作品参加香港首届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作品参加香港全球水墨画精英邀请展,2020年作品《新纪元》获全国第十一届工笔画大展传承奖、收藏奖。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